韩浩月

“青春+”模式为影视业带来什么?



海岩之子侣皓吉吉也开始当导演了,于正在举行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,宣布将执导《ESP异能》,并规划了从网剧到电影的大IP路线。


这个奇怪的剧(片)名看上去不像青春片。2009年达科塔-范宁、克里斯-埃文斯主演了一部名为《异能》的电影,但类似这种包含了多种新奇元素的作品,貌似在国内还不易过审。所以,《ESP异能》把自己定义成一部“青春+”模式的作品还是比较稳妥的。


所谓的“青春+”,是指单纯表现青春期少男少女情怀的影视作品,已经不足以吸引年轻人了,必须要在青春题材加上了调料,才能让大家看得过瘾,而且这些调料都是重口味的,比如《死神来了》是“青春+恐怖”,《饥饿游戏》是“青春+冒险”,《暮光之城》是“青春+吸血鬼”。


《ESP异能》走的路线是“青春+穿越”。坦白说这类“青春+”题材国内已经做了不少,但鲜有精品。现在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做下去,不用担心上升的空间不大,唯需担心创意足不足、执行细致不细致、制作精良不精良。


目前国内的青春题材影视产品,已经到了一个死胡同,“无堕胎,不青春”已经是比较轻的嘲讽了,老套的情节与台词,苍白的人物形象,用滥了的怀旧,已经把青春题材逼入死路。在这样的状况下,青春+什么、怎么+,都是必然要去尝试的路线,不+,青春题材必死。


和国内一些制作方,过于依赖所谓“大IP”不同,《ESP异能》走的是原创路线。大IP这个词汇流行时间虽然不长,但显然已经被业内人士玩坏了,现在真正的潮流创意人物,谁还愿意把大TP挂在嘴边啊,要记住一句话:原创永远是真理,开发大IP,不如自制大IP。


就观众的口味而言,会更期望“青春+”这个+号后面的类型,能够更酷一些,如此才能激发青春题材的活力,让青春在另类的艺术气息中开出璀璨之花,如果用传统的眼光看待“青春+”,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仍然是传统的、保守的、落伍的,如果《ESP异能》只能采取奇幻路线的话,那么也希望它的奇幻步伐能走得和别人不一样。


类型单一是导致影视业市场大产品小的主要原因,以后观众会越来越不满足在一部作品里只体会到一种类型。多类型多元素的好处是,可以扩大观众群的基数。在创作层面上,“青春+”也会给影视业带来新一轮的刺激,为整个产业链的加速添加上润滑油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