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浩月

低收入者对迪士尼的热情为何这么高?

离上海迪士尼正式开园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了一项消费需求调查报告,其中一条很有意思,报告显示,“收入越低,去迪士尼乐园游玩的热情越高”,调查方认为这个结果,“体现出迪士尼乐园的大众化。”

“收入越低,热情越高”,这是一个令人产生探究愿望的对比。根据以往中国游客出境到迪士尼游玩的经验,机票、酒店、门票、园内消费等叠加在一起,都算是一笔不菲的费用,这笔费用所形成的门槛,也把众多低收入者挡在了门外,很多人因此对迪士尼只有向往之心而缺乏行动之意。

在上海迪士尼试营业期间,有外地游客计算了一家三口游园一天的消费数字,达到了8000多元,这还不包括来回的交通费用。上海市消保委的数据显示,以迪士尼为消费重点的外地游客,在上海逗留期间,人均计划消费4215元,这也客观证明了,尽管在国内,想要来一次迪士尼之行,也需要花费不菲。

在美国本土,迪士尼也被认为是面向中产阶级设立的娱乐场所,今年2月,美国两个州的迪士尼节假日和周日提价20%,被批评“米老鼠是否越来越不愿意与家境不富裕的孩子做朋友了”?《华盛顿邮报》甚至刊发评论称,“迪士尼正在远离中产阶级”。在上海迪士尼准备营业期间,日本媒体也曾报道,上海迪士尼周末与节假日期间的价格,要高于东京迪士尼,外媒据此表示,上海迪士尼瞄准的是中国中等以上收入家庭。这么长时间以来,没有声音说,迪士尼会满足低收入者的娱乐愿望。

按照上海市消保委的调查说法,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消费者,最有愿望去迪士尼看看,但这意味着,低收入者至少要花费一个月的薪水,才能到迪士尼消费一天,究竟有多少低收入者,能够奢侈一回,到上海迪士尼一游?悲观一点估计,不会有太多。

但好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消费热情很高,所谓“热情”,只不过表达的是一种强烈的愿望,而不是已成事实的消费能力。这种消费热情,会传达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,比如,是不是可以据此感受到低收入者对中产生活方式的向往?虽然园区内拥挤无比,食品、玩具、纪念品等都价格很高,但迪士尼品牌背后隐含的文化暗示,还是会令游客在抱怨的同时,也有喜悦与满足。低收入者也会渴望拥有抱怨的机会,但想要赢得这样的机会,不能指望迪士尼降价,还需要提升收入水平,尽可能地加入到中等收入群体中来。

迪士尼的标签包括狂欢、轻松、亲子等等,通过制造一种愉悦的环境,让消费者获得快乐与放松,它拥有一整套营造梦境般环境的技术与策略,使得它脱离了单纯的游乐场所的定义,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。由此,不难理解迪士尼会成为众多人心目中的理想游乐地。上海迪士尼的一票难求,会让人觉得,中国不缺乏大众化的大型娱乐场所,但缺乏更具号召力的旅游文化品牌,带领大众层面的消费者实现想要休憩身心的愿望。很多时候,身心的满足不能用价格来衡量,而应该用放松感与共鸣性来评价。

不管怎样,向往迪士尼乃至迪士尼所象征的生活方式,可以视为对更好生活的一种追求,这其中具有一定程度的鼓舞力量,会刺激更多人为了美好的生活去奋斗,当然,社会也应该有相应的环境与氛围,为真正努力的奋斗者提供公平的实现愿望的机会,别让热情只停留在梦想阶段。


评论(5)

热度(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