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浩月

郎平所提供的浪漫与传奇

8月21日上午9:15分,据统计调查显示,这个时刻全国每十位打开电视机的观众,有七位在收看直播的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对塞尔维亚的决赛。决定夺冠最后一球落地的瞬间,社交媒体刷了屏,用“举国狂欢”来形容女排12年后再次夺得奥运会冠军并不为过。

 

回顾这场比赛,说不紧张是假话,但莫名的,心中有股底气,有个观点说的好,中国女排的成绩虽然曾掉到谷底,但中国女排有历史、有傲人战绩、有精神,没理由不相信这个队伍能够东山再起。更何况,还有郎平。所以,观看夺冠之赛,紧张不是揪心,而成了必要的元素。紧张只是为了迎接胜利到来那刻的快乐。

 

郎平瞬间成了英雄人物,这位坐在场边的主教练,表情平静如水。这位出生于1960年的中国体育标签式人物,她所经历的故事如电影一样曲折,她凭借傲人战绩在年轻时代成为“全民英雄”,退役后因不适应体制放弃在国内竞争,在美国经历低潮期,靠带业务队伍为生,为获经济独立又到欧洲打俱乐部比赛伤情加重,2008年率美国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击败中国队,被一些网民骂“叛徒”,直到今天,一个“叛徒”的回归,为她再次赢得盛誉。

 

郎平在不同时期的经历,恰与中国发展不同时期的特征有着高度的吻合。在理想主义盛行的上世纪八十年代,中国女排获得“五连冠”,用战无不胜的体育精神,彻底洗刷了孱弱的中国体育形象,“女排精神”异军突起,以其强大的能量与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形成了有力的互动。

 

而在郎平出走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,刚好也是人文精神逐渐泯灭、拜金主义开始盛行的年代,中国女排一蹶不振、坠入谷底,谈到女排人们只有追忆过往,并留下一声叹息。时间来到当下,在郎平再次以主教练身份,带领年轻的女排姑娘来到奥运舞台的时候,“唯金牌论”已经在中国人心目中不再那么重要,享受运动、享受快乐成为人们对奥运的最大诉求,这次夺冠,除了郎平的指导、队员的努力外,外部环境的宽松,恐怕也是决定要素之一。

 

有网友这样评论道,有了中国女排的这块金牌,中国在本届奥运会上金牌数量最终能有多少已经不重要了,女排的这块金牌,是最有含金量的。这足以表明,女排冠军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。这块金牌,不但成功地让人们把过去的辉煌与今天的快乐衔接到了一起,也喻示着一种新的价值观的诞生:运动员们追求最高的成绩,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;观众为运动员夺得金牌而快乐,不再是为了一个高大上的目的,而是觉得运动员们满足了他们对传奇的渴望。

 

是的,金牌固然可喜,但观众更渴望传奇。这是一个缺乏传奇的时代,少有的一些“传奇”故事,也多发生在金钱堆积的商界。在文化领域,没有传奇。在精神领域,没有传奇。于是,郎平和她带领的女排,再次担当起了制造传奇、延续传奇的重任,而且相对轻松地实现了。

 

“传奇”有着许多的意味,其中最重要的意味是浪漫主义。而从怀旧、落寞、期待,到胜利、狂欢、再期待,是浪漫主义的一个极致。郎平为缺乏浪漫的我们,提供了一次浪漫的机会,这种浪漫,虽然仍然与“女排精神”有关联,但显然已经脱离了功利性。不带功利性质的胜利,才是最美好的胜利。不带功利性质的庆祝,才是最抒情的庆祝。有了这样的心境,中国观众才会和郎平以及女排一起,去迎接运动带来的更多快乐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