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浩月

《乘风破浪》:韩寒要把小镇青年进行到底

韩浩月


韩寒的故乡小镇叫亭林镇,他有一条狗叫阿达加斯加,他曾经开过一个公司无以为继,每天和员工们打游戏工资照发,他出版的杂志被封杀,又转向制作电子杂志,直到拍摄了电影《后会无期》,导演韩寒才放佛找到正儿八经的事情去做。


在处女作公映后两年多的时间,《乘风破浪》作为韩寒的第二部电影才被捧出。在空闲下来的这两年,导演韩寒在想些什么无人知晓。但他没有像其他一些导演那样一年一部或者一年两部地拍片,多少都令人联想到,他对电影还是有着一定的尊重,不想把电影进行地那么快。


《后会无期》当年被定义为小镇电影,但现在回过头来看,它的媒体趣味或者文艺青年趣味更明显些,间或看到一些隐藏的知识分子电影痕迹。但到了《乘风破浪》的时候,韩寒真正回到了他的精神故乡亭林镇,歌厅成为故事的叙事重点,兄弟情成为影片的主要情绪,喷薄而出的江湖气息成为作品的价值观,韩寒因此愈加地像一个固执地想要回到过去的小镇青年。


电影借助穿越的桥段,让邓超与“父亲”彭于晏狭路相逢。多年父子成兄弟,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。影片的喜剧效果,有不少来自于这对“冤家父子”的身份冲突,但更具标志性意义的韩式金句,才是它让观众哄堂大笑的根本。在放弃博客写作多年之后,韩寒仍然熟稔地懂得掌握受众心理,或正是因为有这么特长,他才没有随媒体形式的变化而落伍。


《乘风破浪》融和了多种电影类型。除了喜剧之外,还能看到赛车、黑帮、青春、爱情等多种元素。这次韩寒采强化风格的做法,把多种类型统一在形式之下。《乘风破浪》在摄影风格、镜头角度等方面,是明显超过《后会无期》的,更大气,也更诗意化,能看出,韩寒想要在自己擅长的喜剧能力之外,多一些对电影陌生领域的尝试。


今年春节档,二三线以下城市票房爆发,成为票仓增长的主力。无数回乡过年的青年人,以及那些固守在自己城市为生活拼搏的年轻人,都渴望能在电影里找到情感的共鸣与回应。可以说,韩寒已经成为小镇电影的最佳代言人,他身上的商业属性,正在帮助小镇电影脱离小成本、小格局所带来的局限性,使得小镇电影在不放弃文艺品格的同时,能够获得较大的商业收益。


研究韩寒的转型痕迹,能够清楚地感受到他对一些事物的深切眷恋。一名导演的风格,往往取决于他内心深处眷恋的东西。既然暂时没法跳脱生活体验,那么韩寒在近年内拍摄小镇电影未尝不是好的选择。事实上小镇电影的类型开发,仅仅可以用刚开始来形容,还远未到饱和或者令人厌烦的地步。如果可以进一步把握小镇青年心理,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文艺追求与时代更多地结合起来,韩寒会在电影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。无数人会喜闻乐见看到这一点。
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