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浩月

林森浩遗言再次引人反思“读书改变命运”

“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”被告林森浩已被依法执行死刑,他的临刑前遗言有这样一句,“让弟妹多读书,不会差”。而在今年1月8日二审被判死刑时,他的家书中也告诉父母多买书给兄妹读,并要求将家中《红楼梦》赠给友人。

 

以投毒方式致他人死亡,林森浩被法律严惩,舆论关注他死刑前的言辞,有想更多了解一些他作案动机的意图。在家书与遗言中两度提到让兄弟姐妹多读书,说明林森浩在总结自己做出严重错误行为时,把部分悔意放在了“读书少”方面。读书多少与犯罪行为之间,并无特别清晰的关联,但真正的阅读,的确能够帮人常自省,辨是非。

 

按道理讲,能够成为复旦学生,林森浩读书不会少。但这种观念,是把读书等同于分数来看待的,读书是宽泛意义上的“求学”。真正的读书,是那种可以深度进入灵魂的阅读,是可以帮人修正阴暗人格、向往美好事物的。曾经甚嚣尘上的“读书无用论”,其实说的不是能拿分数的读书无用,而特指的是没法明确评断功用、用数字来衡量价值的人文阅读行为。

 

“读书无用论”取代“读书改变命运”已多年,这种言论至今仍有广泛市场,在各种千奇百怪的“成功故事”频出的时代,在“拼爹”的时代,读书要么被蒙上浓厚的功利外衣,要么被斥为浪费时间、耽误挣钱。但无论“读书无用论”霸占多少人的思维,总一个现实是改变不了的,那就是不管在以前、现在还是未来,读书都依然是能够改变命运的一件事。

 

恢复高考,让“读书改变命运”成为一句熠熠生辉的金句。尊重知识,让“读书改变命运”成为无数底层人的追求。曾几何时,“读书改变命运”蕴含着丰沛的、积极向上的能量,而它被遗忘、被忽略、被取代,恰恰是“读书无用论”的滋生背景。时代在变迁,现在到了重新诠释“读书改变命运”的时候,当下的时代,读书为自身事业、成就所带来的帮助,不应再被过分强化,而要注重读书给心灵带来的影响。人们活的幸福快乐与否,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会不会得到回报,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与角度。书读多了、读透了,观察事物、分析事理自然会更客观通透,处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矛盾与困惑时,较之他人也自然会多一些办法。

 

假若林森浩像他要求兄弟姐妹多读书那样,自己也能够多读书,读懂书,把书里所写的做人的道理、做人的境界,学习并应用到自己身上,就很有可能避免掉给别人家庭以及自己家庭带来的巨大痛苦。他的这番关于读书的言论,是一种忏悔,也是一种警示。


(《错认他乡》网店购买地址:卓越亚马逊   当当  京东 


“双11”这个购物节难道真要过成新民俗? - 韩浩月 - 韩浩月的博客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