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浩月

《深海浩劫》:这一次,写实战胜了想象力

《深海浩劫》又名《深水地平线》,说的是英国BP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钻探石油发生爆炸的故事,电影根据2010年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,据报道这起事件BP公司向美国赔偿了208亿美元实现了和解,市值也蒸发800亿美元,可谓损失惨重。假如当时BP公司能够高度重视一下安全,或许不会发生这起特大事故,但完事没有假如,悲剧已经发生,一切无可挽回,把这起事故拍成电影,也算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”。


狮门娱乐公司出品,彼得·博格执导,马克·沃尔伯格等主演,把《深海浩劫》推向了商业大片的方向,为了保障影片的逼真性,剧组依照原来的石油钻塔实地搭景建造了一个,这尽可能地减少了对特效的使用,使得影片在还原真实方面,有了强大的布景支持。在剧情类型的定义上,《深海浩劫》不同于其它灾难片的地方在于,出现了“惊悚片”的定位,有一个说法贴切地表达了故事的恐怖性——安置在墨西哥湾的石油钻塔,如果不能驯服在海底被压抑千万年的原油,那么这个钻塔打开的,将不是财富大门,而是地狱大门,释放出来的,也不是源源不断的能源,而是吞噬人命的恶魔。


对于故事的这个释义,有效地衔接起人的贪婪与自然的愤怒之间的关系。BP公司的负责人,在钻塔办公室颐指气使,尽显资本的霸道与无情。一方面是技术人员对安全问题的战战兢兢,另一方面则是BP公司方面对于加快工作进度尽快产出石油的催促,最后,权力在这场安全与冒进的斗争中占了上风,导致了特大事故由隐患变成了发生的事实。“滚上逃生船”,成为钻塔供给船船长送给BP公司负责人的最后一句话。


彼得·博格是把《深海浩劫》当成地狱片来拍摄的,画面呈现了地狱之门打开后火海的狰狞面目。原油在压力驱动下通过管道往上奔涌的力度,仿佛让观众看到管道中藏有一条恶龙在蹿腾,再多的力量也无法束缚被释放的恶龙的力量,它带来火焰,带来焚烧,也带来痛苦与泪水……影片在后半部分,给人的视觉冲击是强大的,它展示了一种对于观众来说相对陌生的惊悚体验,再次把人带往当年墨西哥湾的现场,体会葬身于火海者的苦难。


《2012》的公映,被认为重新赋予了灾难片以新的定义。在此之前,灾难片的拍摄的确也陷入了想象力的衰竭。但《深海浩劫》不是一部靠想象力取胜的电影,它也无需什么想象力,只要做到对事件的逼真复原,就会它最大的看点。因此,拍摄者不遗余力地在细节方面刻画爆炸与燃烧的镜头,因此这部电影的最大成绩,就是依靠写实战胜想象力,为灾难片带来了另外一种创作思路。


在文戏方面,马克·沃尔伯格饰演的石油钻井平台副经理,与妻子之间的情感,担负起来该片的软性陈述,妻子的眼神,成为两个人的秘密,他们在自己家里也好,通过视频聊天也好,妻子性感的眼神无处不在提示,美好的生活就要毁于一旦……这成为影片惊悚之外的最大悬念,观众会盼望这位副经理能活下去,能再见到妻子,影片因此产生的代入感,会推动观众借助该片进行思考,如何在安稳的生活环境中,去珍视那些看似平凡的情感。


《纽约每日新闻》评价该片时使用了这样的说法,“真正的人,真实的危险和真切的自我牺牲精神”,这个评价是精准的,《深海浩劫》又用一次美国式的表达手法,坦诚了他们美国人对灾难的态度,以及这态度背后的忧虑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