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浩月

网络剧野蛮生长的背后是观众的更新换代

网络剧《太子妃升职记》传闻下线,出品方回应说是“正优化处理”。和上星电视剧必须要过审之后才能播出不一样,网络剧的管理相应要松一些,正是这个松出来的空间,导致了网络剧的野蛮生长,2015年有355部网络剧上线,也促使了网络剧在质量上的提升,《无心法师》、《心理罪》、《他来了,请闭眼》等都成为口碑不错的网络剧。


这次《太子妃》的“下线风波”,可以视为网络剧的“突破性发展”遭遇到了主管部门的“管理杠杆”。《太子妃》太火,放大了网剧因创作尺度所带来的“负面”元素,如“有伤风化”“封建迷信”等。但主管部门本着鼓励原创的原则,也不好直接断掉网剧的活路,因此《太子妃》和其它下线的网剧一样,很有可能在出品方对内容主动进行“优化处理”后,重新上线。


网剧之火,原因之一是它们依网而生,在风格化、个性化方面,完全根据网民欣赏网络视频内容的习惯来进行创作。早起的网络短剧,占据的是网民的闲暇时间,上班路上或工作途中,打开视频欣赏一段十几二十分钟的网剧,是一种很好的休息和放松。后期流行的网络长剧,则是对网民娱乐精神的全面迎合,网剧类似于至今仍在风靡的网络小说,一切以取悦观众(读者)为最高目标。


原因之二是观众的更新换代。中年人很少看网剧,喜欢网剧的,多是年轻人,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,要远远超过对电视剧的依赖。就算收看传统电视剧,他们也更愿意通过互联网进行连续观看。网剧的编剧、导演、演员,在年龄层次上,是和网剧观众高度重回的。这些人在创作的时候做到了“想我所想”,摆脱了一些观念的桎梏,作品如人,呈现出来的气质具有年轻气息,所以观众才一边吐槽网剧粗糙,一边不忘热情追捧。


未来网剧不见得会往精品化方向发展,如果我们对“精品”的定义,与制作精良、故事合乎逻辑、价值观绝对正确化等号的话。去年的一些话题网剧,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,不在于其“精品”特征,而在于它们传递出来的鲜活时代特征。所以起码在五年内,网剧最旺盛的生命力,还会体现在拼命贴近时代、贴近生活、贴近观众上,“三贴近”曾是主流影视剧喊了许多年的口号,但在做法上,只有网剧真正放下了身段。传统意义上的“精品”、“大剧”,不是网剧的格局。


但网剧升级,又是它们不得不面对的考验。升级过程里,首先要面对的是与管理部门的“磨合”,如何在保留相对宽松空间的前提下,让自己的创作身段更灵活,更禁得起各方眼光的打量;其次要面对观众的“喜新厌旧”,目前网剧暂时还没找到扎根之计,多数网剧都是在碰运气、赶时机、卖概念,容易被观众喜爱,也容易被观众放弃;最后需要特别提醒地是,网剧只成功了一半,另外一半要放在寻找更优质的素材、更有工业化发展潜力的模式、大约一致的价值观层面上来,只有这一半弥补足了,网剧才能担当起巨大的视频消费需求重任。

评论